欢迎您来到世举! 知识中心 | 资料下载 | 联系世举
医疗防护用品-卫生应急个人携行装备,应急服装
上海世举 劳动防护用品领导品牌
全国服务热线:
021-36561388
13301958572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世举实业有限公司 >> 行业资讯 >> 文章正文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公司新闻
+ 【产品知识】

服务中心

+ 【使用指南】
+ 【客户关怀】
+ 【加盟合作】

揭秘华南唯一国家级化学中毒事故救治队 穿最高级别A级防护服

揭秘华南唯一国家级化学中毒事故救治队 穿最高级别A级防护服


作者:上海世举  更新时间:2015/8/24 16:01:57
分享到:

A级防护服,杜邦防防护服,防化服,上海世举
杜邦TK554T全封闭A级防护服

    “我们去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不能让消防员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冒险救援。避免不必要的伤亡。那天,现场有多少氰化钠,我们没有掌握。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如果不是有A级防护装备,有检测仪预警,也许第一次走到矿洞口,就会发生中毒和不必要的伤亡。”

  “很多时候,面对不明化学环境的莽撞救援,其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合理的救援程序,必须先弄清楚现场的有毒化学成分,有的放矢地救援。如遇到重特大涉及危险化学品的泄漏事故等,则更需做好相应的前期监测和预判,为后期救援提供参考,对救援人员给予相应的保护。”

  多种剧毒混杂,每一种都足以致命,情况危急。

  他们穿着最高级别的A级防护服,拿着能快速测算多种剧毒的气体检测仪器,走在救援队伍的最前列,为消防人员测毒开道。

  气体检测仪器多次报警,他们要求全员撤离,指挥所后撤500米……

  他们是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化学中毒事故救治队,由76名医疗、护理、科研、应急专家构成。

  如果遇到化学中毒事故,需要专家们现场采样、处理,他们就会穿戴上各种级别的防护装备,深入毒化现场。

  他们说:“我们去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不能让消防员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冒险救援,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有数据统计显示,自1996年至今,20年里,这支队伍共现场调查、治疗全省范围内的化学中毒事件不下百起,只有一次,动用了最高级别的A级防护。

  21日下午3点,南都记者探访了这支队伍,他们正在进行各种实验,捕捉极其微量的有毒有害物质。

  进行预防性检测,是他们最常做的工作之一。

气体检测仪,复合式气体检测仪,六合一气体检测仪,上海世举
复合式气体检测仪


  多种剧毒,每一种都致命测毒专家让指挥部后撤500米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是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化学中毒事故救治基地,同时也是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核辐射事故救治基地。

  时间拉回到2005年5月26日晚,广东省职防院毒化监测所(以下简称“毒化所”),当晚值班的工程师黄振侬接到了医院应急办和院长打来的紧急出动电话———省内某山区一所金矿,发生矿难,事故中有多名矿工中毒,仍有两名矿工在矿难现场未被救出。

  黄振侬和毒化监测所所长吴邦华,会同3名医疗专家,连夜出发,次日凌晨3点赶到了事发地。

  查验了被救矿工的中毒情况后,3名医疗专家留在了医院指导救援。而吴邦华、黄振侬则继续向矿难现场挺进,那是一个距离医院还有2小时路程的山旮旯里的一座小型金矿。依然使用的是氰化钠(剧毒物质)这类化学品对黄金进行提纯的土法炼金术。

  “27日上午10点30分,抵达金矿。矿洞外有一个临时搭建的指挥所,目测有白色浓烟冒出。于是,我们立即戴上了防毒面具进行实地监测。”现在已然退休的黄振侬对十年前的事情记忆犹新。

  当时,他俩携带的检测仪远远不如现在的尖端检测仪,只能够测出6至8种常见有毒气体。

  “走到距离矿洞10米位置时,气体检测仪就开始报警了。而走到矿洞口,数据显示,一氧化碳240毫克/立方米,氰化物18毫克/立方米,严重超标;同时还有过警戒值的二氧化硫……”两人简单商议后决定后撤。

  “氰化物这类物质可通过皮肤吸收,导致中毒。而且现场环境不仅有氰化氢、还有二氧化硫等酸性物质,加上地热、渗水等,存在不可控化学反应的可能。不仅没有A级防护服的我们需要撤退,指挥部也需要往后撤退500米”,吴邦华回忆道,在指挥部后撤的同时,现场调集了水泵开始抽取矿洞里的积水。

  直到下午3点,矿洞口再无明显的白烟冒出。俩人才开始穿上厚重的A级防护服,身背压缩空气呼吸器、戴上给氧面罩,完全与外环境隔离后,再一次进入洞口。

  这时候,有检测设备的两位专家,是走在救援消防队员前面开路的。“消防队员也有防护,但远不如A级防护服隔离得这么彻底。”

  洞外没有报警,洞口没有报警,进入仅1人多高的主坑道10米后,气体检测仪器开始报警。

  地下有积水,矿洞两边怪石嶙峋,没有丝毫的电力和照明,即便身穿A级防护服,身背压缩空气呼吸器,能够支撑30分钟内部供氧,二人也只能深入坑道150米。而此时,气体检测仪器读数显示:一氧化碳1728毫克/立方米、氰化氢46 .8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58.1毫克/立方米。任何单一的化学成分,都足以致命,何况是三种叠加。“于是,第二次后撤,撤至指挥所时,两人的压缩空气基本用罄。而洞口又开始冒出浓浓的白烟。”

  考虑到当时矿井内有巨量的有毒气体,两名失联矿工又毫无防护措施,生存几率已然极低。两名专家建议利用矿洞的另一侧天井进行自然通风,将有毒物质稀释,同时明确警戒线内要严禁闲杂人等进入,同时调取三笼小白鼠进行试毒。

  又过了一晚,黄振侬、吴邦华两人依然是带着仪器,率领消防队员再一次进入矿井里。这一次,一直走进了矿洞800米处,也就是主坑道的尽头了。

  可地热和依然持续的化学反应,让消防员感觉非常不适。于是救援队继续后撤,并在800米、700米、500米处放置了小白鼠。“这一天,气体检测仪器始终没有报告有毒气体,但再往下走,就是更为狭窄、积水更深的采矿斜井,只能再次后撤。”

  随后的日子,2人会定期进入矿洞检测有毒气体数据,去查看了堆放氰化钠的废弃矿洞。观察白鼠情况,但就是无法深入斜井。

  直到事件发生后的第七天,两人带领的救援队,才在满是积水的斜井口,发现了两名遇难矿工的遗体。而此前被救出的7名矿工,已有5人死亡。整个矿难,导致7名矿工遇难,但参与救援的消防队员、矿山救助队伍,无一人中毒。

  “其实,我们去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不能让消防员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冒险救援。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吴邦华表示,随后的事件分析显示,应该是矿主将氰化钠等物品堆砌在废弃矿洞内,在地热、火灾、爆炸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形成了剧毒的氰化氢、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物质。“至于现场有多少氰化钠,我们没有掌握。只是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如果不是有A级防护装备,有气体检测检测仪预警,也许第一次走到矿洞口,就会发生中毒和不必要的伤亡。”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上海网络警察报警平台网络社会征信网沪ICP备1101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