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发现第2例寨卡病毒,传播风险恐持续上升
继2月14日我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患者痊愈出院后,2月15日,广东省又确诊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据了解该名病患2月9日从委内瑞拉乘机返粤,2月10日:在途中自觉发热。2月12日早上出现皮疹。2月12日10时抵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入境健康检疫时发现体温达到38.5℃。截止到2月16日,病患好转,退烧、皮疹消退,但尿液唾液仍有病毒。总体来说患者病情好转,但仍需接受进一步观察治疗。
广东省寨卡病毒输入风险加大
目前,国内报告的两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均由广州口岸入境。
由于广东作为祖国的南大门,国际交流频繁,不少广东人都在南美寨卡病毒流行区居住、经商、务工等,加之南美地区的官方语言主要为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大多数务工人员往往不懂当地语言,看不懂相关的疫情提示,这使得广东面临着相当大的寨卡病毒输入风险。
寨卡病毒流行史:别光防伊蚊 花纹也是传染媒介
寨卡病毒于1947年在乌干达寨卡丛林的恒河猴分离。1964年尼日利亚首次发现人感染寨卡感染病例。2007年寨卡在密克罗尼西亚出现爆发,3岁以上居民约70%被感染。2013年-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再次爆发寨卡,约报告共有3.2万病例。2014年2月,在南美洲智利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这也是寨卡病毒首次进入南美洲。而自2015年5月巴西确诊病例以来,目前全球共有50万至150万人感染寨卡。2016年1月19日,我国台湾出现1例输入性病例。
寨卡病毒问答:
寨卡病毒能人际间传播吗?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和研究中心王凌航介绍,寨卡病毒是一种能通过蚊虫传播的虫媒病毒,主要是通过伊蚊传播。伊蚊主要有两种,一种叫埃及伊蚊(背部有四条线),主要在热带区域,另一种叫白纹伊蚊(头部有一条线),可以分布到温带区域。这两种蚊子的六条腿上都有黑白相间的花纹,所以也都叫花脚蚊。
世卫组织发言人林德梅尔介绍说,寨卡病毒通过伊蚊叮咬传播,这种蚊子还会传播登革热、基孔肯亚热和黄热病。必须要有伊蚊的存在,才能把寨卡病毒传染给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寨卡病毒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寨卡病毒不会因为接触而传染。
国家卫计委2月3日印发的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介绍,被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寨卡病毒有可能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乳汁中可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罕见血源传播和性传播。
染上寨卡病毒之后会有反应吗?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和研究中心王凌航介绍,寨卡病毒无症状感染很常见,出现临床症状表现的病例在20%-25%,也就是说4个人或者5个人感染了病毒,只有1个人会出现临床症状。
而且,专家说,和埃博拉、麻疹比起来,虽然寨卡病毒引起广泛关注,但绝大多数临床症状也都是轻微的,可以在2-7天内自愈,真正需要住院的很少。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
几天内可能出现症状?
记住这个时间:两周。如果你从南美回来之后14天内,没有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那就可以说你没有感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倪大新介绍,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现有相对权威的资料显示为3-12天。所以,在实践中一般在暴露后观察两个星期,如果没有发病就基本没事了。
临床表现会有哪些呢?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和研究中心王凌航介绍,主要有4类表现:
一是发热,但寨卡病毒罕见高热,通常是低度热,在37.5度-38.5度之间。
二是斑丘疹。属于皮疹的一种。在丘疹周围伴有皮肤发红的底盘。
三是关节痛,主要是像手、足这样的小关节。
四是非化脓性的结膜炎,也就是有充血但很少有分泌物。
如果你有南美旅行的报告,又在3-12天内出现了2种或2种以上的表现,就可以被怀疑为是已经感染了寨卡病毒。
其他感染的症候群还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虚弱无力;腹痛、恶心呕吐、粘膜溃疡、皮肤瘙痒。
应该怎么防护?
如果你不是孕妇,近期又不得不去疫情爆发的地区,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目前主要是防蚊,避免户外活动。参加户外活动穿长衣长裤,喷洒驱蚊液。如果是长期在当地工作的话,要注意保证周围没有蚊虫孳生地、使用蚊帐等。